WFU

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都是甲狀腺乳突癌第一期,命運卻大不同!






作者:鄭凱倫醫師(Kai Lun Cheng, MD)

50歲王先生,甲狀腺乳突癌,腫瘤大小4公分,甲狀腺包膜已明顯被腫瘤破壞,外側淋巴結轉移

--> 臨床分期為第一期。

44歲邱太太,甲狀腺乳突癌,腫瘤大小0.8公分,甲狀腺包膜完整,無明顯淋巴結轉移

--> 臨床分期為第一期。

明明王先生看起來就比較嚴重,為何都是第一期?


您所不知道的甲狀腺乳突癌分期!


台灣一直採用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所公佈分期標準來定義各項癌症期別,主要看腫瘤大小(Tumor)、淋巴結轉移(Lymph node)以及轉端轉移(Metastasis)【TNM分期系統】。

最新第八版在2018年1月1日開始啟用


與其他癌症不同,年紀是乳突癌分期重要標準,第八版採用小於55歲以下(第七版是小於45歲),除非有遠端轉移(常見是肺部或骨頭轉移),不論腫瘤多大或者是否有淋巴結轉移,一率都是第一期


即使王先生看起來比較嚴重,但年紀小於55歲,還是第一期。


分期用來告訴您可以活多久


分期最主要目的之一是用來評估接受治療後,還可以活多久,常常會以【預後】好不好來形容。

理論上,越早期,預後越好。第一期乳突癌,接受完整治療後,五年存活率幾乎為100%,所以預後很好。


因此王先生跟邱太太只要接受完整治療(開刀加上碘131治療),理論上兩位五年存活率都是100%。


人一輩子如果要得一種癌症,就選甲狀腺乳突癌?


絕大部分甲狀腺乳突癌預後都很好(活得久),但是

預後好≠不會復發!

活得久也要活得有品質(不會復發)。

美國甲狀腺協會(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2015年公告最新甲狀腺治療指引中(上一版為2009年),維持過去做法,提出低、中、高三種風險分層系統(risk stratification system)用來預估甲狀腺癌治療後可能復發的風險。


邱太太屬於低風險族群,治療完後,可以活得久(預後好)又活得有品質(復發風險低)。

反觀王先生甲狀腺包膜已經被破壞(代表腫瘤吃穿甲狀腺)而且外側淋巴結有轉移,至少為中度復發風險族群。如果外科手術無法將腫瘤切除乾淨,就變成高度復發風險族群。

因此王先生可以活得久(預後好)但不一定活得有品質(有中到高度復發風險)。


明明已經把甲狀腺都拿掉,為什麼還會復發?


開刀是治療甲狀腺癌最主要的方式,切除所有看得到的腫瘤是外科手術最主要目的。

有些情況下,腫瘤長太大或者侵犯旁邊重要構造,無法全部切除,就一定要搭配後續碘131治療,試著清除剩餘腫瘤。

頸部淋巴結是人體正常而且重要構造,通常也是甲狀腺癌局部轉移最常見位置。除非手術前已經有明確證據顯示淋巴結轉移,一般情況下,不一定常規做頸部淋巴廓清,尤其是外側淋巴結部位。(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做預防性頸部外側淋巴結廓清,這樣反而會讓病人接受太過激烈的治療方式。)

無法全部清除腫瘤或者是局部頸部淋巴結轉移都是復發常見原因


手術完後,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必須根據風險評估,考慮後續是否安排碘131治療,達到【趕盡殺絕,除惡務盡】的目的。


人一輩子最好都不要得癌症,但如果得了甲狀腺癌,也沒有您想像的那麼輕鬆,或許可以活得久,但是想要活得好,一定要接受完整治療,詳細風險評估,定期追蹤,才能保有健康人生。


更多訊息,請上臉書蒐尋 鄭凱倫醫師 甲狀腺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