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把針插到脖子裡,是在上演恐怖片嗎?您所不知道的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






作者:鄭凱倫醫師(Kai Lun Cheng, MD)

30歲李小姐意外發現脖子有腫塊,朋友提醒可能是甲狀腺問題,建議她檢查一下。

超音波下果然看到大大小小結節分布在兩邊甲狀腺,最大有2公分,邊緣規則,內部回音比較低。

「大部份都是良性。只是2公分這顆要進一步檢查。」

「進一步檢查?是直接開刀嗎?」

「先做個穿刺,等結果確定在討論後續處理方式。」

「穿刺?把針插到我脖子裡面?每一顆都要嗎?感覺很恐怖,可以不要嗎?」

為什麼要接受穿刺?


穿刺利用細針取得甲狀腺結節細胞,是協助醫師判斷結節為良性或惡性重要檢查。在超音波輔助下,醫師能準確將細針扎到結節位置,取得細胞進行判讀。

結節太小顆或者是靠近危險構造(血管或氣管),穿刺難度高,會導致取樣不足或者是無法準確扎到目標結節,會導致判讀上有誤差甚至是無法判讀。

結節很大,執行穿刺很容易,但無法把整顆結節都穿刺。惡性細胞如果只佔其中一小部份,要精準穿刺,技術上非常困難。

穿刺雖然有諸多限制,但目前還是用來判讀結節是良惡性重要檢查。


每個結節都要穿刺嗎?多久穿刺一次?要穿刺幾次?


不是每顆結節都需要穿刺。


目前台灣是以美國甲狀腺協會(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2015年公告最新甲狀腺治療指引為標準,建議大於1公分以上且超音波表現有惡性疑慮的結節才建議穿刺。

韓國甲狀腺放射線學會(Korean Society of Thyroid Radiology)則採取比較嚴格標準,建議大於0.5公分以上且超音波表現有惡性疑慮的結節就要考慮接受穿刺。

不管哪個國家所公佈的指引,超音波表現是決定是否需要進行穿刺最重要依據,因此執行超音波檢查人員的經驗非常重要。目前不建議對小於0.5公分以下的結節進行穿刺

目前沒有指引明確定義對於結節多久要穿刺一次或者是穿刺幾次就足夠。


超音波表現如果懷疑是惡性,穿刺結果是良性,這種情況下就會考慮安排第二次穿刺。考量台灣健保現況,或許可以在三個月後進行第二次穿刺(2015 ATA指引是建議1年內)。

超音波表現如果沒有明顯惡性特徵,穿刺結果也是良性,可以考慮超音波每6到12個月定期追蹤。當追蹤過程超音波表現出現惡性特徵,才需要考慮再次安排穿刺。


「以目前情況,會建議2公分那顆需要做穿刺,其他的先追蹤就好。」
「整個過程有點像抽血,會有一點痛。」

「穿刺可以讓我知道什麼進一步資訊?」


穿刺檢查六大結果


台灣依據國際標準的甲狀腺細胞學報告系統(Bethesda system of reporting thyroid cytology )來進行甲狀腺穿刺細胞判讀,總共有六大分類:

1. 無法診斷:

穿刺取得細胞數目不夠時,會無法給予適當診斷,就會出現這個結果,會建議再次安排穿刺。

特殊情況例如單純性囊腫,內部都是液體沒有太多細胞,也會導致無法診斷,但這是良性表現。因此醫師遇到此種情形,必須與超音波互相配合,避免造成病人恐慌。

2. 良性:

沒有看到明顯惡性細胞。超音波也沒有明顯惡性表現,可以先利用超音波追蹤。

3. 意義不明細胞:

常被解釋為【非典型細胞】或者是【怪怪的細胞】。聽到這樣結果常常會讓病人非常害怕。

這種情況,必須配合超音波表現,評估是否有惡性的疑慮,考慮再次安排穿刺,甚至可以安排切片。

意義不明細胞≠惡性意義不明細胞≠馬上要開刀。搞清楚問題是什麼再考慮下一步處理方式。

4. 濾泡腫瘤或疑似濾泡腫瘤:

這個結果,會建議接受開刀切除,有15%到30%的機率(有些資料甚至顯示25%40%),開完刀後會發現是濾泡癌症

單純穿刺甚至是切片無法分辨是腫瘤還是癌症,所以開刀是必要的處理方式。

5. 疑似惡性:

除非特別情況,不然開刀是主要處理方式。

6. 惡性:

除非特別情況,不然開刀是主要處理方式。


「穿刺可以讓妳知道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少數情況下無法診斷,會建議再次穿刺。」

「如果是良性,我還要再穿刺嗎?」

「超音波看起來沒有明顯惡性表現,如果穿刺也是良性,可以先定期追蹤。」


把針插到脖子裡,不是上演恐怖片,是幫忙您分辨結節是良性還惡性重要檢查。
不是每顆結節都需要穿刺,超音波表現是最重要依據。
穿刺加超音波讓您有結節免煩惱。


更多訊息,請上臉書蒐尋 鄭凱倫醫師 甲狀腺結節